关于五六线城市和农村考生志愿填报的几点思考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1-22 12:30:28

今天是夏至节气,据说明天高考成绩就出来了,众多高三学子即将要选择心仪的大学了。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夏至之“至”,和至善中的“至”,都是最高,至极的意思。正如夏至之后,岁月转入一个新的轮回,众多高三学子也即将转入一个崭新的人生阶段。

关于高三学子如何填报志愿和报考学校,网上的资料已经非常丰富了,只要你有心,逐一研读,相信你也会成为一个志愿填报的专家。

岁月如斯,19年前,我也是高考大军中的一员,那个时候还是估分报志愿,结果我把自己高估了,满以为自己随随便便上一本,谁知成绩出来后离一本线还差了2分,我的二本志愿报得很有特点,当时我的一位老师说:“你家里穷,现在邮电系统工资高,你干脆就报成邮电院校算了。”,所以我的二本志愿里就填的是西邮、重邮、长邮,最后被西安邮电学院(现在叫西安邮电大学)录取了。到学校报道后才知道,我们班好多同学都是一本线上掉下来的,所以像我这样分数不及一本线还能上邮电院校纯属幸运。

毕业后一直在酒泉这个人口不多的四线城市从事通信工作,不觉已经15年了。近两年,我喜欢上了生涯规划,今年也把自己升级成了一名中级生涯规划师。就目前而言,在四五线城市,生涯规划这个技能好像只有在学生群体中有点需求,所以我们很多学了生涯规划的同仁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高考志愿填报。酒泉今年也有专门报志愿的机构成立,朋友圈里一场接一场志愿填报的讲座火热上演。原以为自己努力学习,刚这一年来读过的生涯规划书籍就不下30本,应该算是在酒泉这座城市掌握了一门比较超前的技能了,谁知道身边很多人一夜之间就成了专家。

实话说,我不敢说自己是专家,我一直说自己是一名有认证的生涯规划爱好者,同时我还是一名通过高考走出山沟的农村娃。所以就结合我自己,聊点对五六线城市和农村考生志愿填报的几点思考。

有个词,叫“以终为始”,我们大多数人考入大学,最终都是要面对就业的,没有几个人是考着玩的。

此时我手捧《社会蓝皮书:201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项目成果,里面有一篇《2017年中国就业形势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我想将其中的一些数据呈献给大家:

1、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指数为79,这个值在80以上为良好。就业指数是从就业实现和就业质量两个维度计算的。

2、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为67,这个值也是在80以上为良好。就业质量指数是通过对毕业生的工资比率、就业满意度和就业稳定率三个指标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

3、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61。

4、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率为66。

这些指数都是越高越好,就像当年我们的百分制考试中如果低于80分就不是优秀学生一样,这些都低于80的指标就不那么令人乐观了。我1999年考的大学,那一年正是大学扩招第一年,全国录取大学生100万,以后逐年增长,到2017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95万。什么意思呢,也就当年的我大学毕业时是和100万人抢工作,而现在的孩子大学毕业时是和1000万人(往届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不会低于200万)抢工作。


那么,在这样一场浩大的求职角逐中,那些人容易赢,那些人又容易输呢? 先分享一个我所读过的生涯规划书籍中的一个观点:即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能力、经验和资源、人脉。决定我们找到一份好工作的,不仅仅是大学时的专业成绩。

我手头有一本曾维希的《生涯混沌理论与生涯不确定性管理》,里面引述了同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的一些内容,用于说明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的影响,原文转述几段:

农村家庭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困难,失业率高达30.5%。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明显影响,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的就业率(87.2%)明显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81.2%)。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城乡差异最大,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87.7%)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69.5%)相差18.2百分点。这一差异意味着,来自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为困难,其失业率高达30.5%,远远高于其他群体。

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学毕业生的家庭出身背景对其就业的影响也很明显。城市家庭毕业生更易于进入较好的工作单位。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公有部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比例(47.8%)远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31.1%),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外资企业的比例(10.4%)也比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2.5%)高。在重点本科和高职毕业生中,这种差异则不太大。

这本书中,还引述了傅安国和郑剑虹(2012)的一项质性研究成果中一名来自农村大学生的自述,也原文引述如下:

 

“我是一名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父母克勤克俭、含辛茹苦支持我上大学。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发愤图强,刻苦学习。当我早起上自己的时候,室友们还处于甜蜜的梦乡,当我上完晚自习回到寝室的时候,他们常常已入睡,还可以听到打鼾声。放寒暑假我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才干,增长见识。大学四年来,我每学年期末测评都排在本专业前三名,当过学生干部并且入了党……满以为所有的付出终有不错的回报,没有想到后来败给了睡我下铺的那个无所事事的同学。四年来,他极少在学习上用功、倒是对玩游戏比较上心,也热衷于谈恋爱,考试挂科是常事。就是这样一位无所事事的同学居然在那次(某事业单位)公开招考中把我挤下去了。我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笔试成绩排名靠前,他完全没法比,但就是在面试环节上被拿下,他却出人意料的上了。后来才发现,他有个姑妈是里面的大领导,了解这个情况后我很无语。”

或许你从这段材料中感到了不公平,可试想,哪个父母如果有这样的社会资源,不想用到自家孩子的就业上来呢?

 分享这些资料,是想告诉我们身处五六线以及农村的考生们,你目前所能看到的高考志愿规划指导和建议,大多数是自来国内一二线城市的志愿规划经验的总结。你在吸收这些指导和经验的时候,请一定要拿出手机打开GPS,看看自己所在的坐标,正视现实和差距,在我们所在的坐标,大多数人的资源和人脉和一二线城市的考生们是有很大差距的。高考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高考是分水岭,既是以学习成绩论英雄时代的结束,更是积累人生能力、资源和人脉的起点,这是你走出大学校园步入职场的起步燃料。

毕业后,你若想留在一二线城市,你就需要面对这些资源和人脉上的差距;你若想回到家乡就业,就业机会却又少得可怜。

在这个万众期待的日子里,从这样一个角度分享我的思考,既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哗众取宠,更多地是希望各位家长和考生要冷静冷静再冷静,不要觉得只要有大学上就万事大吉了;也要慎重慎重再慎重,未来给予我们犯错和失误的机会比别人要少。

而怎么应对这种风险呢,我给的建议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一句是最大可能地放大能力优势,另一句是谨小慎微地做好信息搜集。



  先解释第一句话:最大可能地放大能力优势。  

人们会更多地关注头部,如果你在大学所学的专业处于全国的头部,那你自然会引来关注;同样,你的专业成绩也就是能力,在一定的范围内,处于头部位置,那你同样会引来关注。这时,你的资源和人脉劣势就会被弱化。而如何选一个可以让你站在头部的专业呢?

要在你选的专业上有所建树,成为该专业领域的佼佼者,一是你要有学习该专业的动力,而动力一般源自一个人的兴趣和目标;二是你要有学习该专业所需要的能力。比如喜欢创新、文艺和浪漫的人,在学习对规则和秩序要求高的专业时,就可能比较痛苦;又比如数学成绩一般的孩子选择对数学能力要求高的专业就没有优势。

下图是生涯规划师常用来定位专业的工具,我们叫专业定位十定架,我稍做解释。


我们选专业,要选择符合自己兴趣,且能用到自己优势学科能力的专业,这样才容易在大学学习中,在自己的专业上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千万不能选自己既不感兴趣,能力又达不到的专业。当然,有时候会遇到自己兴趣高能力强,但就业前景不是很好的专业,在这里我想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必要时还是先牺牲兴趣,选择自己能力可以达到且容易变现的专业,毕竟未来解决生存为第一要务。

    而怎么能够探知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能力呢?一般我们会使用兴趣评测工具和多元智能评测工具。

根据美国杰出心理学家霍兰德的研究成果,将人的职业兴趣划分为6个类型,即: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在《心智的架构》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个范畴: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

我们通过评测工具,来确认考生的兴趣倾向和优势智能,再将其对应到与之相匹配的专业范围。通过这种方式来确定的专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科学性,能比较有效地避免专业选择的偏差风险。



  再解释第二句话:谨小慎微地做好信息搜集  

即便考生知道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智能,但如果在志愿填报环节,忽视了信息搜集的重要性,那往往会让考生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最终让考生追悔莫及。总结起来,要搜集三方面的信息:

  一是要弄懂志愿填报规则  

我们都有一个共识,就是高考是目前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择机制。而公平的基础就是大家都在同一个规则下报考,这种情况下,谁对规则理解得最透彻,谁就会把志愿报得科学合理,相反则会吃亏。

关于志愿的填报规则,网上特别多,大家上网搜一下就会很清晰了。如果说要提醒,那就只有一点——千万不要望文生义,一定要查阅对规则的详细解释。

举例来说,最常用的志愿投档模式就是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可其实平行志愿真的不平行,如果你把提档线低的大学填在平行志愿的前面,而把提档线高的大学填在平行志愿的后面,那即使你的分数达到了高提档线的大学要求,最终也会被那个提档线低的大学录取。

同时我们还要认真阅读目标大学的招生简章,了解专业录取的相关规则。

  二是要查阅大学的资料和专业的具体含义  

这里,还是那句话——千万不要望文生义和想当然。

现在的很多大学和专业都是经过改名的,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往往是一个高大上的名称。所以我们需要查阅资料,弄清这些学校和专业的本来面目。

举几个真实的例子吧。

有一名考生家长,一心想让孩子到北京读书。孩子也非常争气,高考成绩高出重点线50多分。填报志愿时征求孩子意见,孩子表示对生物医学感兴趣。于是,这位家长越俎代庖,第一志愿为孩子选择了中国医科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不久,通知书如愿而至。一看报到地点,竟然在东北沈阳。更让家长没想到的是,这所学校虽然名字冠以“中国”,,只是辽宁的一所地方大学。

北方某考生一心想到南方上大学,尤其是对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充满了无限遐想。但是高考时发挥失常,分数没有上一本线,而江浙一带他所钟情的大学都是一本院校,于是就把学校目标定在与江浙相邻的安徽。在二本高校里,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安徽理工大学。事后他回忆说,当时之所以这么冲动有两个原因,“合肥是省会城市,应该与南京杭州差不多;再有,自己是理科生,报一所理工大学是名正言顺的。”然而,等他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才发现学校根本就不在合肥,而是在淮南,“我以前从来就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城市,以为它泛指一个地区呢!”入校以后,参观校史展,才知道学校的前身叫淮南煤炭专科学校,后来改为淮南矿业学院,不久又改成淮南工业学院,最后一路高歌变身为现在的安徽理工大学。

再举一个跟专业有关的例子:从初中到高中,小杨对计算机一直很感兴趣。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他不能像别的同学那样在家里上网,但这并不妨碍他夺得全市“中学生计算机应用操作竞赛”一等奖。小杨非常佩服李彦宏、马云,希望将来能在计算机方面成就一番事业。填报高考志愿时,他看到“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个专业,立刻就被吸引了。在小杨看来,这个专业肯定属于计算机专业,选报它正好符合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可是入学后他才发现,这个专业怎么设在数学系?原来,这个专业本来就是数学类的一个专业。与纯数学不同的是,它研究的是如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跟计算机专业根本就不沾边。

以上事例全部选自吕迎春老师的《高考志愿填报诀窍:考生和家长必须知道的100个真相》,你第一眼看到的和你心里所想的与真实的情境往往是不一样的,所以除非你真的知道,你千万不要不懂装懂,一定要动动手指,详细查阅资料。

  三是要规避高风险专业  

对五六线城市和农村的考生来讲,高风险专业就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这是我们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规避的。

一周前,麦可思发布了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对于时下正在研究高考志愿的学生和家长,正好可以参考一下。

麦可思公司,是高校、社会大众、用人单位和政府公认的第三方权威性数据机构。麦可思每年出版《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长期为国内高校提供年度数据跟踪与咨询服务,、人社部、、中国科协、中国社科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职教学会质量保证与评估研究会、世界银行、哈佛大学中国教育论坛等机构的合作单位。

麦可思公司将目前的高校招生的专业分成了绿牌、黄牌与红牌。

绿牌专业——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较高,属于需求增长型专业。

黄牌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较低。

红牌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较低,属于失业风险型专业。

我们需要关注到考生所选的专业是否是黄牌专业红牌专业,具体如图:



以上就是我关于五六线城市和农村的考生志愿填报的一些思考,时间仓促,可能有些粗糙,还请朋友们多多批评指正。之所以赶在高考分数公布之前分享自己的一点思考,就是希望我们这些在未来就业时,在资源和人脉上没有优势的考生们,在志愿填报时考虑得能够更周全一些,少冒一些风险,少犯一点错误,对未来多几分把握和觉着。

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深知机会的不易和可贵,既然老天通过高考赐予我们一个翻身的机会,那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会,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当然,你可能早已深思熟虑,那我宁愿多此一举。

    祝所有考生好运、如愿!  



作者简介:李宏亮,屋宽深为,人处高则亮,目前家住楼房顶层,只是房子不宽不深。坚持在学习中成长自己,中级生涯规划师,新精英企业生涯版权课授证讲师。


志愿填报期间,我可以为甘肃区域内考生填报的志愿提供志愿诊断服务,每位收费100元,需要的朋友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加我微信联系,注明“志愿诊断”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