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字化的深切感受已经让我们付出了一些非常深刻的东西。通过对原本能够相互寻找安慰的声音和身体的疏远——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
侯振龙
艺术设计 媒体艺术研究
导师 费俊
数字媒介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迫使大脑总是处于高速运转之中,视听觉刺激被极度放大,而身体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沦为支撑大脑移动的工具,思维与身体变得疏离。“离线模式”是一组需要佩戴者身体参与的概念装置,通过制造人与数字媒介的“离线”状态来激活“无用的身体”,以近乎调侃的方式与数字媒介的便捷性形成一种悖论关系,引发我们思考数字化时代下身体该如何存在。
屏幕保护模式 尺寸:300mm x 300mm x210mm
屏幕保护模式 尺寸:300mm x 300mm x210mm
现代生活中,我们常陷入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媒介的状态中,当长时间使用这些电子媒介时,会使得我们大脑疲劳,神经紧张,该装置(屏幕保护模式)能够检测到脑电波的紧张程度,当紧张值大于预设数值时,环形镜片会变模糊,从而阻挡佩戴者的视线,暂时切断人与数字媒介的连接状态,造成“离线模式”,这时需要佩戴者进行跳跃或者摇晃等较大幅度的改变身体姿势,来触发震动传感器进而将镜片变为清晰状态。
不在服务区 尺寸:240mm x40mm x90mm
不在服务区 尺寸:240mm x40mm x90mm
我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手机满足各种需求,以借助其完成工作、学习、社交、娱乐等等方面的任务,人与手机变得高度融合,人的言行都受到手机所塑造的媒介环境的极大影响。
手机在频繁通信,如打电话、发信息时,装置(不在服务区)能够检测到信号传输所产生的强电磁波,进而启动屏蔽信号的功能,将佩戴者近身2米范围内的信号屏幕掉,从而打断了佩戴者持续使用手机的状态,这时需要佩戴者进行深呼吸,设备检测到3次深呼吸后,将恢复手机的通信。通过一种强迫性的机制,让佩戴者以深呼吸的方式感受身体的存在。
电池电量不足 尺寸:90mm x50mm x120mm
电池电量不足 尺寸:90mm x50mm x120mm
随着移动端设备的大量普及,移动电源也被广泛使用,它能够让我们的电子设备长时间保持在线的状态,延长了人们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从而也加剧了电子媒介对人的影响程度,这款可充电装置(电池电量不足)需要身体运动的参与,快速的拉动拉线产生电流。用效率极低的方式引发体验者的思考。
展览现场
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已不可能简单的忽视或避开技术的影响,它以其隐蔽的方式改变和操纵我们的感官和身体。正如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可以扩展人体获得信息的时空关系,使人的感觉和器官得到延伸和扩展,媒介的变化,引起人感觉的变化,也会引起感觉重心的转移。电子媒介早已成为身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扩展我们视听感官的同时,也压制了身体的其他感官。
在作品中采用批判性视角进行艺术表达,三个装置选取不同的人与电子媒介发生关系的场景进行创作。电子媒介的发展趋势是提供越来越便捷的服务,让我们轻易获取无限丰富的信息,而我将身体运动强制性的介入使用场景,与其便捷性形成强烈的对比,创造一种自我反思的可能性,使人们对数字媒介的过度依赖有一个批判的意识。“人作为身体的存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显著特征”,如何保持身体感官的平衡,值得我们去思考。
教育经历
2014.09–2018.06
中央美术学院,媒体艺术研究,硕士
2010.09–2014.06
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本科
参展经历
2018.05《离线模式》—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展厅
2017.10《击》— 中央美术学院第六届研究生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博雅展厅
2017.07《art fly》— 2017艺术高校毕业季公共艺术展,北京朝阳大悦城
2016.10《长征胜利·系列海报》 — 中央美术学院“青春·足迹“展,中央美术学院5号楼展厅
2015.10《兔毫展互动透明屏》— 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北京农业展览馆
2014.06《兔毫展互动透明屏》— 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展,中央美术学院设计楼展厅
获奖经历
2017.11 研究生奖学金全奖
2016.10 中央美术学院“青春·足迹”优秀奖
2014.06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Wacom奖学金
2013.12 全国大学生艺术创意创业项目大赛一等奖
联系艺术家
展览时间:2018.05.08-2018.05.22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展厅